先秦百家谈

〖先秦百家谈〗

天下皆知美,为美恶已,皆知善,斯不善矣

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
最新网址:wap.washuwx.com

故穷则徼终,徼终则反始,这一句我打算着重来说,尹文子本身是黄老的著作,其中说了和道法术势有关的内容,有兴趣可以去找来看,这里着重讲这一句,这一句的全文是这样的故穷则徼终,徼终则反始。始终相袭,无穷极也。

先说穷,穷在说文解字里讲穷,极也,又说穷,竟也。

但是这些其实都无法表示这个字的含义,易经里孔子说的倒是更贴切:“易,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

穷可以理解为极的意思,万物发展的顶端或底端,数学里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,如果学过微积分,这里理解会更容易。

这里以古文来说,易里讲,万物最大的规律,就是发展到了顶端就会变化,变化则通,不通呢,就死了,通了呢,就久了。

而这是不是真的无欲呢?如果石头更好,人类又为何要思考呢?

所以老子说,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出,而异名,就好像一件金器,现在打成镯子,明天打成项坠,两种不同的东西,但实际上都是金子。

如果要学习八字命理,肯定会学几本命理书,渊海子平,子平真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这句话用处广泛,概括起来就是,物极必反。不反呢就变成一个无限的虚值了。

故穷则徼终,徼终则反始。始终相袭,无穷极也。

万物皆易,唯易不易,变化无非是始终,众生无非是生死,而生与死互为其根,我们以人来定论生,就会觉得生后才死,所谓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实际上学过物理学的都知道,一直在太阳的作用下西归,只是人不可见。

在这里徼是归终,又是开始,所以要以有欲观之,因为无欲是看不到始终也看不到生灭的,唯有有欲,或者说唯有有才能见到生灭的变化。也可以说是端倪与界限。

故,常“无”,欲以观其妙;常“有”,欲以观其徼,

河上公章句里也说徼,归也。

在古文里徼是解为边界或端倪的意思,我在高中语文的选修里看到的解释也是如此,常有欲,以察觉道的端倪,或者从“有”中去观察体会“道”的端倪。

这种解释,其实也是对的,无论是从有欲还是从有来琢磨道的形象,都是可以的,但是和古人解经却又有所不同,古人的经里说的徼,是终极,是归处。

我倒是想起了盗笔,在盗笔里,三叔说他的想象,在青铜门里可以看到亡者的世界。

其实对于人来说,终极,便是死,对万物来说,终极便是消亡,宇宙也不例外。

说了无欲和有欲,再来说无与有,其实就应该能理解了,因为无欲和有欲其实是站在人的角度来说的无与有,而站在自然的角度来说,置于无中,才可生妙相,置于有中,才可见造化。

生生之不息,念念之有续。

而无与有,本身也是这轮转,本是这妙与徼的一部分。

这也是为什么楼主之前说,无和有并没有谁更高明,两者是对等的,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,我们以人的角度来看,站在社会学和人类的角度来说,有比无更高明,因为有社会有秩序,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,混沌无序和完整的秩序比,都应该知道谁先谁后,达尔文说,从简单到复杂。

而站在出世的角度来说,无比有更先,而万物终归于有,好像无是包含了有的,所以认为无高于有,就好像网络小说里,总是说混沌法则更牛,再喜欢佛道的朋友眼中,无欲,无情好像更加的高明,更加的值得追寻,比世俗的财富名利更加超脱。

天下皆知美,为美恶已,皆知善,斯不善矣 (第1/3页)

说了妙,那徼是什么?

我们现代的通行本,主要脱胎于王弼的译本,王弼在解释的时候如此说:“徼,归终也。”

尹文子大道上里说:“故穷则徼终,徼终则反始。”

列子里也说,死也者,德之徼也。

阅读先秦百家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(www.washuwx.com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
相关推荐